导读:
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坚持的原则是什么
总的原则是开放,自由兑换。但需要几个前提:(1把贪官都抓出来,或者贪官自动认罪就免除刑事处罚,这样就避免资金外逃。(2让中国成为一个开放的市场,任何人都喜欢把钱投资到中国。(3民主,平等,自由。
中国汇率制度指中国社会发展针对明确、保持、调节与管理费率的原则、方式、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软件要求,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规章制度。
只有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,使汇率能够真实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、维持购买力平价水平,人民币才容易在国际上被认可和接受。
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及背景
1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。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,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。
2、第一阶段:改革开放初期(1978-1990年代中期)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,即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。当时,人民币被盯住美元,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,即一美元兑换一定数量的人民币。
3、背景:2005年7月21日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。中国是一个依赖出口的大国,常年贸易顺差,固定利率给升值带来很大的压力。
4、形成背景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,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,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。
5、年至今:1994年1月1日,人民币市场汇率和官定汇率并轨,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单一的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;1996年底,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又实现了新的突破,即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。
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
中国汇率改革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
改革主要内容:2005年7月21日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,自即日起,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,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%,即1美元兑11元人民币。
此次汇率制度变化对体制的改革意义巨大 此次汇率调整对我国GDP、进口、出口、资本流入流出、外汇储备、海外投资和就业的影响利弊均有,但汇率调整幅度仅为2%,因此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。
自2005年7月21日起,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。
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,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;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%,调整为1美元兑8.11元人民币;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。
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
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,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。
中国汇率改革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
汇率改革后国际收支状况仍然是调整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,从2005年以来,我国月均外汇储备增长在150亿美元左右,近三个月更是到达了200亿美元,外汇储备始终在持续大幅度的增长。
人民币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兑美元升值2%。